科学家们使用了来自NASA的尼尔·盖勒斯斯威夫特天文台和过境系外行星调查卫星(TESS)等设施的数据,研究了20个实例并计算了一次称为ASASSN-14ko的事件的常规爆发次数。
天文学家将具有异常明亮和可变中心的星系归类为活跃星系。这些物体产生的能量比其所有恒星的总贡献多得多,包括可见,紫外线和X射线光的水平超出预期。天体物理学家认为,额外的辐射来自银河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在那里,由于引力和摩擦力,旋转的气体和尘埃盘积聚并加热。黑洞会慢慢消耗材料,这会在磁盘发出的光中产生随机波动。
但是天文学家对寻找活跃的星系感兴趣,这些星系的耀斑有规律地发生,这可能有助于他们识别和研究新现象和新事件。
2014年11月14日,由20个机器人望远镜组成的全球网络超新星全天候自动调查(ASAS-SN)首次检测到ASASSN-14ko。它发生在ESO 253-3中,这是一个活跃的星系,位于南距Pictor的5.7亿光年以外。当时,天文学家认为爆发很可能是超新星,这是一次摧毁一颗恒星的事件。
六年后,科学家检查了ESO 253-3 ASAS-SN光曲线或亮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发现一系列均匀分布的耀斑-总共17个,间隔114天。每个耀斑在约五天内达到峰值亮度,然后稳定地变暗。
他们预测银河系将在2020年5月17日再次爆发,因此他们协调了与地面和太空设施的联合观测,包括使用Swift进行多波长测量。ASASSN-14ko如期爆发。预计将于9月7日和12月20日发生随后的耀斑。
通过对ASAS-SN,TESS,Swift和其他观测站(包括NASA的NuSTAR和欧洲航天局的XMM-Newton)的这些耀斑和以前的耀斑进行测量,科学家认为,重复耀斑很可能是部分潮汐破坏事件。
当不幸的恒星离黑洞太近时,会发生潮汐破坏事件。引力产生强烈的潮汐,将恒星分解成气流。溪流的尾部逸出系统,而尾部则绕黑洞向后摆动。当排出的气体撞击黑洞的吸积盘时,天文学家会从这些事件中看到明亮的耀斑。
在这种情况下,天文学家认为,一个星系的超大质量黑洞(一个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7800万倍)会部分破坏一颗正在运行的巨型恒星。恒星的轨道不是圆形的,每次绕过黑洞时都会向外凸出,减少质量但不会完全破裂。每次相遇都会剥离出相当于木星质量三倍的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