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我国又发生了多起猝死事件。
11月17日,江苏苏州某初中学生上体育课时猝死;
11月23日,广州地铁内,40岁男子疑似心源性猝死;
12月1日,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一夜跑者倒地心脏骤停。
我国每年因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分钟有1人发生心脏猝死,每天约1500人因此而丧命。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性心肌炎、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患者以及各种潜在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都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无论是上班族还是老年人,频发的猝死可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我国因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人数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虽然总体发病率老年人居多,但是心脑血管疾病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呈现年轻化趋势,三十几岁就出现心肌梗死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心脏预防评估中心黄慧玲教授介绍称,2004年至今,心脑血管病住院费用年均增速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心脑血管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
资料来源:黄教授PPT分享内容-中国心血管病报告/39健康评测制图
如何守护好生命的“发动机”?防患于未然是关键!
下面不妨跟随着39健康评测 大侦探栏目组来到中山一院心脏预防评估中心探个究竟吧!
一、运动也会带来心脏骤停风险,防患于未然绝不是一句空话
一直以来,“生命在于运动”这一经典口号激励着几代人强身健体,但黄教授却认为“运动是把‘双刃剑’”,运动带给人们的获益如下图所示,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患肥胖、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等风险会逐步降低。据研究发现,每周完成150分钟的推荐运动,能有效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运动的获益不会无止境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一个阈值后(红色虚线区域),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反而会增加,容易诱发冠脉狭窄、斑块破裂等,严重时甚至引起心脏骤停。若发生心脏骤停,再加上抢救不及时,则会发生“猝死”,也就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为了平衡运动带来的风险和获益,黄教授特别强调了运动状态下的心脏功能评估,无论是对已经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群还是健康人群,心脏功能评估均可以将其心血管危险因素可视化,从而指导开具安全有效的运动处方以减少与运动相关的心血管事件的危害。
备注:METs是以安静、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的常用指标。METs越大,代表消耗的能量越多,运动强度越高。METs<3的是低强度运动量,METs3-6的是中等强度运动量,METs>6的是较高强度运动量
图:黄教授PPT分享内容
二、中心都有哪些“不认命”的心脏评估项目?
人是否能改变命运,我们不晓得,我们只晓得,“不认命”是心脏评估的使命。血液是载体,能将营养成分传输到身体的每个器官和组织。而心脏是动力来源,通过心肌细胞伸缩提供压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
1.静息无创心排
静息无创心排
项目介绍:精准动态评估心脏泵血的能力、心肌细胞收缩力强弱、心脏液体负荷大小等。“心排”直接关乎心脏泵出去的血量,心肌细胞收缩力关乎泵工作的快慢。该测试一定程度上取代有创的心功能评估,避免后续感染的发生。同时也可以更精准地指导用药。
目标人群:重症患者;因为某些原因暂时不能运动或者活动的人群。
2.血流动力学6分钟步行试验
血流动力学6分钟步行试验
项目介绍:亚极量运动(运动量较小),受试者以最快速度走六分钟,通过评估心排血量、心肌收缩力、心脏液体负荷、外周血管阻力、血氧、血压等动态变化,来反映心肺耐力、心脏功能受损程度、运动中心脏的风险阈值,常用于评估心血管病患是否适合出院以及指导后续如何安全运动。
目标人群:运动能力较弱的一些老年人群;患有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冠脉搭桥术后)目前的心功能暂时不能完成运动强度较高的极量运动的人群。
3.心脏评估组合1(运动心电、心排二合一)
心脏评估组合1(运动心电、心排二合一)
项目介绍:极量运动(通常要求受试者完成最大强度的运动),包括运动心电和动态心排的监测。受试者需要佩戴运动心电、运动心排和动态血压仪器,随后坐上功率踏车,并在递增的运动负荷下,维持一定的转速。该测试通过监测机体运动过程中的心电导联、心排血量等变化,可发现受试者运动中潜在的心血管隐患(心肌缺血或者心功能不耐受)。
目标人群:疑似冠心病或有胸痛症状待鉴别诊断的人群。
4.心脏评估组合2(运动心肺、心电、心排三合一)
心脏评估组合2(运动心肺、心电、心排三合一)
项目介绍:极量运动,目前最全面、完整、系统的一个评估,在组合1基础上增加了对“运动肺功能”的监测。人是一个整体,该测试能帮助我们找出到底是心脏的问题、肺脏的问题、骨骼肌能力不足、还是整体都出了问题。该测试过程与组合1类似,不过需要新增佩戴面罩,用于分析受试者呼出的气体。该测试能全面综合评估受试者的心、肺、骨骼肌的功能,了解运动强度的安全范围,及产生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阈值,以指导制定运动处方。
目标人群:跑马拉松人群;酷爱运动,喜欢挑战极限运动的人群;一些大型手术(如开胸)术前的人群。
三、真人上“车”,隔空带你体验一番最全运动心脏评估项目
要来就得来最全面的!39健康评测 大侦探栏目组决定派出组内最年轻的小伙子健仔上“车”体验运动心肺、心排、心电三合一评估项目。
测试开始前,健仔被要求填写一份资料问卷,具体包括吸烟史、饮酒史、运动情况、手术史、既往用药情况以及有无出现过心脏疾病相关的症状等。
随后,专业医生为健仔测量身高、体重、体脂率及血压等指标。
等待医生综合评估问卷内容及健仔基础身体指标并认为其可进行“三合一”后,健仔方被领进特定的测试间。房间估摸20平方米,里面放置着一张病床,数台监测电脑,各种检测仪器以及一部醒目的脚踏车。
上“车”前准备:医生在健仔身体多个部位贴上电极贴片,并将小巧的心电、心排数据收集器绑在健仔腰间。随后辅助健仔佩戴专用面罩,以动态监测摄氧量、二氧化碳排出量等。
上车前准备
正式上“车”:只见健仔坐上踏车,医生将动态测量血压的袖带缠绕在健仔的手臂之上。车踏板的负荷会随时间递增,健仔需要始终保持60转/分钟,且全程不能说话。期间医生会不定时拿起Borg主观疲劳程度表询问健仔“你感觉现在有多用力?”,一旦健仔举手表示“极用力”,也就是说“撑不住了,不能继续维持既定转速了”,测试结束。
测试过程
终于下“车”:此时摘下面罩的健仔脸红筋涨,疲惫不堪,喘着粗气,等待许久缓过来后方敢下车。果然上“车”容易,下“车”难啊!
测试结束后
健仔:最后那一瞬间,我实在是顶不住了!完全在挑战我的运动极限!
四、费好大力气才拿到评估报告,应该看懂哪些关键指标?
一拿到评估报告,首页会直接告知你最终结论,阴性还是阳性,指标是否异常等。
健仔运动心肺心排心电三合一评估结论/截取于报告
不过,除了关注直白的文字结果,我们还应该看懂某些指标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以下指标均是对精准制定理想运动,实现最佳获益,最小风险的重要依据。
最大摄氧量(VO?max):
指在人体进行最大强度的运动,当机体出现无力继续支撑接下来的运动时(也就是健仔用尽全力无法继续踩下去的那一刻),所能摄入的氧气含量。简单说来,该值是描述一个人体能的关键指标,越高越好。试想一下,你是否出现过跑几公里就会“上气不接下气”?这往往是因为你的最大摄氧量过低。你可以对应下表看看自己处于什么水平。
来源:心脏预防评估中心/39健康评测制图
无氧阈(AT):
身体通过摄取和利用氧气转化能量,维持我们的生命及身体活动,这个过程被称为有氧代谢。当人体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摄取利用充分的氧气,此时超过有氧代谢为主的临界点就叫做无氧阈。长时间处于超出有氧代谢为主的状态会造成心脏超负荷工作,可能诱发心肌受损。因此控制运动超过无氧阈的时间非常重要。不同的个体依据标准的无氧阈进行运动强度的选择才是最科学安全有效的。
靶心率(THR):
有氧运动中能获得最佳效果并确保安全的心率。心率过慢,健身效果差,心率过快,又存在健康威胁,只有在运动中维持适宜的心率,才能取得较好的健身效果。但由于每个人的健康和体质状态不同,健身运动时的靶心率范围也不同。一般来讲,越接近靶心率范围的高限,训练效果越好,但需要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切记不可单纯追求心率指标。
每搏阈:
运动引起血流速度加快,静脉回心血量增加,舒张末期心室容积提高;当运动强度为最大运动强度的40-60%时,搏出量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此强度范围后,搏出量达到平台期,有心功能矢代偿或心肌缺血或运动强度超出心脏储备能力的人会出现搏出量的下降。搏出量平台期或者出现下降拐点时的心率称为每搏阈,是精准制定运动处方的关键。
图片来源:心脏预防评估中心
五、想提高心肺耐力,具体要怎么运动?
你是否也跟健仔一样,每天都有走路,不时还会骑骑车,但心肺耐力却一般般?
这里,黄教授推荐大家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运动时用运动手环监测自己的心率,让心率波动在靶心率范围内,每周运动3-5次,每次运动时间30~60分钟。运动类型可结合自己兴趣与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选择,如跑步、骑车、跳舞、游泳、篮球、瑜伽等等。(健仔的运动处方也差不多是这样哟,医生建议坚持4周后复诊)
生命在于运动,“四体不勤”势必会带来健康隐患。至今距离男明星高以翔的死已经过去1年,但大家仍深感惋惜,倘若他当时清楚知道自身的运动心脏功能,也许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因此39健康评测 大侦探栏目组强烈建议大家评估先行,将心血管风险早期可视化,做好一级预防,防患于未然。这么一来,我命才真正由我不由天!
审核指导专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预防评估中心副主任黄慧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预防评估中心主管护师童瑶
特别鸣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预防评估中心
心脏预防评估中心简介:
2019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心脏预防评估中心。不仅着眼于心脏康复、运动处方的制定,更关注心脏安全性的评估。围绕着中学生、马拉松跑者、肿瘤患者、术前评估的患者、肥胖人群和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人群,开展了一系列评估项目,提出以心血管医生为核心的心脏安全整体评估解决方案,并基于运动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趋势制定精准化的运动处方。在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里,拓展了近10家心脏预防评估中心的医联体,树立了新的体医融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