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乔业琼)4月15日至21日,是第27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此次宣传周主题为“点亮抗癌之路,助力健康中国”。为强化全民防治意识,人民网专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中心副主任赖佳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诊断科副主任冯仕庭,为网友解答肝癌防治相关知识。
及时接收肝脏“求救信号”
在我国,肝癌的致死率较高。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2020年我国肝癌死亡病例数达39万例,仅次于肺癌,位居我国癌症死亡病例数第二位。
坐落在广州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最近就收治的一名患者,检查结果显示为乙肝患者,血液检查提示甲胎蛋白升高,CT和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肝肿瘤。之后,放射科对患者进行磁共振增强检查,使用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通知》中提出的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发现了1厘米左右的超小型原发性肝癌,成功明确病灶并准确定位后,及时进行消融治疗,患者预后非常好。
在临床诊断中,肝癌常常一发现就已是中晚期。对此,冯仕庭表示,早期肝癌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一般不会主动检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难度较高。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高危人群,更要注意这些肝脏“求救信号”。赖佳明强调说,如果突然出现不舒服,包括右上腹部的闷痛、剧痛或摸到肿块、身体不明原因食欲减退和消瘦、尿黄脸黄、皮下淤斑和牙龈出血等,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查明原因。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中心副主任赖佳明。受访者供图
警惕高危因素
“病毒性肝炎患者,包括乙肝及丙肝患者、肝硬化患者、脂肪肝患者、有肝癌家族史者等都是罹患肝癌的高危人群。长期有酗酒、抽烟、食用霉变食物、饮用重金属含量超标水等习惯的人群,发生肝癌的几率也比普通人高很多。”赖佳明表示,如果以上多种因素叠加的话,罹患肝癌的概率更会成倍增加。
“别小看脂肪肝,很多人对于脂肪肝的认识还停留在‘富贵病’的阶段。实际上,现在由脂肪肝引起的肝癌病例已呈上升趋势。”冯仕庭进一步分析说,一般认为,脂肪肝会按照“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四个阶段损害人体健康。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有一定比例的脂肪肝患者并没有经过肝硬化的阶段就直接发展为肝癌。不仅如此,脂肪肝还会增加消化道其他肿瘤的发生风险。因此,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脂肪肝的危害,争取将脂肪肝消灭在萌芽状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诊断科副主任冯仕庭。受访者供图
“年轻人喜欢的油炸食品,老年人舍不得扔掉的过期食品,这些都是高致癌风险食品,都值得注意。”冯仕庭说。
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做一次检查
肝癌是目前少数有较为明确致病因素的恶性肿瘤之一,可以针对致病因素进行相应的预防。赖佳明表示,乙肝患者应尽早抗病毒治疗,尽快使病毒达到完全抑制;丙肝患者应尽快抗病毒治疗,完全清除体内的病毒;酒精性肝病患者应绝对戒酒;脂肪肝患者应尽快控制体重,调节饮食,适当运动,消除脂肪肝。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最有效和最低成本的方式,对于罹患肝癌的高危人群,赖佳明教授建议是每半年做一次检查。“规律门诊筛查的目的是为了早发现,早发现能有相当高的比率可以完全清除肿瘤病灶,达到完全治愈。如果没有定期检查,首次发现时已是肝癌晚期,能做的只有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命。”赖佳明强调。
冯仕庭补充表示,对于已经罹患肝癌的患者,在求医的过程中,不仅要担负医疗费,还可能承担其它高额的费用,承受着家庭的压力,因此,进一步降低医药费用,让更多患者用上疗效好且性价比高的药物很有必要。“今年3月1日开始实行新医保目录,其中就有高价肝癌‘救命药’,这为广大肝癌患者带来福音,希望以后有更多肝癌‘救命药’可以纳入医保。”冯仕庭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