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跃升为第一大癌

3月9日,#乳腺癌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癌症#登上微博热搜榜。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国际妇女节当天发起全球应对乳腺癌倡议,预计到2040年,每年将乳腺癌死亡率降低2.5%,将挽救250万人的生命。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全球癌症数据显示,乳腺癌新增人数达226万,肺癌为220万,乳腺癌正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乳腺癌高发与生活方式相关

为什么乳腺癌如此高发?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单病种首席专家、内科乳腺病区主任王树森教授认为,乳腺癌发病率升高有多种原因,与越来越城镇化的生活方式有关。“城镇化以后,职业女性比例越来越高,她们可能会更多选择晚婚晚育,或者选择高龄生育、生孩子不哺乳,这些生活方式的变化,也是导致乳腺癌发病率上升的因素之一。”

另外,乳腺癌高发也与饮食方式的变化相关,包括高脂高热量饮食越来越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等。以广东为例,广东的农村和广州市区,乳腺癌发病比例至少差20%,城市得乳腺癌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在年龄方面,中国的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集中在40-50岁,其中,小于35岁的乳腺癌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西方。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发乳腺癌约42万例,并导致近12万人死亡。在罹患乳腺癌的人群种,约65%为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晚期患者中此类患者也占有较多比例,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此类患者优先考虑内分泌治疗,使患者通过抑制或减少相关激素分泌、降低其水平而达到治疗目的。王树森教授指出,乳腺癌的死亡率远低于肺癌、肝癌等传统癌症,未来乳腺癌将逐渐成为众多慢性病的一种。这也意味着乳腺癌带来的疾病负担不容小觑。

“在乳腺癌长期管理中,内分泌治疗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于术后的乳腺癌患者使用内分泌治疗可减少复发风险。目前国内外各大指南均推荐,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至少应坚持5年。但经济负担成为阻碍患者和医生选择内分泌治疗的重要原因。”王树森教授说道,“令人欣慰的是,在新版医保目录中,已纳入他莫昔芬、阿那曲唑、托瑞米芬、氟维司群等临床常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相信随着新版医保目录的实施,会有更多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能够从标准内分泌治疗中获益。”

建议35岁以上女性做针对性检查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王薇指出,女性有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亲兄弟姐妹)50岁前被诊断为乳腺癌、月经初潮早于13岁而绝经时间晚、没有进行母乳喂养或母乳喂养的时间较短、肥胖、有不良生活习惯、烟酒、超重和长期应用激素都是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每年的例行体检成为乳腺癌早诊早治的关键。王薇指出,目前,我国乳腺癌筛查主要有乳腺超声、乳腺钼靶、乳腺增强核磁和乳腺活检四种。当女性出现乳房肿块或者增厚(无痛)、乳房大小或者形态改变、乳房皮肤变化或者凹陷、乳头异常或内陷以及乳房皮肤色素沉着处发生异常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严格控制体重、控制高热量饮食,多吃新鲜青菜和水果,养成适当运动、避免久坐和戒烟限酒的良好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心态,少生气等。

俗话说“忍一时卵巢囊肿,退一步乳腺增生”并非空穴来风。有资料显示,乳腺癌发病前多数病例长期处于劣性刺激导致的抑郁状态。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作为应激原,会给人造成精神刺激而引起应激反应,当这些反应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身心疾病以致肿瘤的发生,尤其是女性乳腺癌。

国内多数城市的妇女病普查结果显示,职场女性比工人或农民患乳腺疾病的几率高。那是因为职场女性相对来说工作压力较大,在处理事业与生活的关系上要面临许多的冲突和困扰,精神长期处于紧张、不安的状态,导致机体内分泌失调,从而增加了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郑燕芳建议,35岁以上的女性应进行定期的乳房检查,如存在乳腺癌的家族史,建议每年进行定期乳腺检查。常规的乳腺癌检查有乳腺B超,必要时可以做乳腺钼靶检查或者是磁共振MR检查。(记者 严慧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