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研究将追踪第一感冒的不可磨灭痕迹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已授予两项重大赠款,以资助有关婴儿首次暴露于流感如何影响其免疫系统的首次大规模,长期研究。研究人员将从孩子出生开始跟踪孩子数年,以弄清楚这些早期的烙印如何影响个人抵抗晚年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的能力。

这项工作还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在任何一年施用的流感疫苗在一个人中都能很好地起作用,而在另一个人中却不起作用,以及如果一个孩子初次感染野生病毒,而不是被发现的弱毒形式,那么对儿童的保护是否更好?在疫苗中。它还将为开发通用流感疫苗做出努力,该疫苗可以针对大多数季节性菌株提供终生保护。

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的免疫学家保罗·托马斯(Paul Thomas)和安阿伯密歇根大学的流行病学家奥布里·戈登(Aubree Gordon)牵头一个财团,该财团将获得7年期,3500万美元的资助。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NIH的一部分。该小组将在尼加拉瓜,加利福尼亚的洛杉矶和新西兰的惠灵顿建立长期跟随的婴儿队列。第二个7年奖项(3100万美元)授予了由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疗中心的流行病学家Mary Allen Staat领导的小组。该团队将在墨西哥城和辛辛那提建立孕产婴儿队列。

移动目标

流感病毒不断变异,一个季节的毒株与上一株完全不同。每个新的流感季节,都必须重新开发和管理一种新疫苗。当前的季节性流感疫苗不是很有效,它们提供的保护作用在几个月内就会消失。

但是,个人在童年时期首次接触的毒株会影响他们在特定流感季节对流感毒株和疫苗的反应方式。这被称为印记:在儿童时期遇到的病原体菌株在免疫系统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从而保护了一个生命的人免受密切相关的菌株的侵害,但免受后来遇到的其他菌株的侵害。印记还使人们对相似菌株的疫苗比对非常不同的疫苗更敏感。

与上一个或下一个季节出生的孩子相比,一个流感季节出生的孩子将承受不同的压力,因此会有不同的烙印。结果,人口是具有多种流感易感性的巨大人群。

印记使科学家们希望持久和作用广泛的流感疫苗成为可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病毒免疫学家斯科特·亨斯利说:“泪水认为NIAID正在投资研究,以确定儿童流感暴露如何影响对未来流感病毒的免疫反应,这是非常好的。”“这些研究可能揭示出为什么有些人不能对当前的疫苗有效地做出反应,并且很有可能直接为新的和改进的流感疫苗的合理开发提供信息。” / p>

高级优势

科学家对婴儿流感印记背后的确切机制没有很好的了解。一种理论是“成年资历”?这表明在童年时期遇到的毒株在免疫反应中处于“荣高级”位置,随后的毒株被认为次要。“虽然人们普遍认为印迹会发生,但控制印迹的机制本质上仍然是一个黑匣子,”加拿大汉密尔顿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流感免疫学研究人员马修·米勒(Matthew Miller)说。

两项大型的婴儿队列研究将提供无与伦比的机会来揭示烙印的秘密。尤其是尼加拉瓜站点,已经有了许多用于招募新生儿以及收集和分析样本的平台,因为它是由NIAID支持的尼加拉瓜小儿流感队列研究的所在地,该研究自2011年以来就一直在招募婴儿,以研究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儿童时期的流感。结果,负责正在进行的研究的戈登说,她希望在7月之前开始在该地点注册新项目。

戈登说,戈登和托马斯的三个地点将招募总共2200-500名儿童。其中包括已经在尼加拉瓜登记的930名婴儿,他们可以获得所存储的血液样本和历史记录。加利福尼亚和新西兰的研究中心将分别招收三年,并至少在孩子获得赠款的七年后跟进他们,但是希望找到更多的资金来将研究范围扩大到孩子们达到青春期或以后。尼加拉瓜的网站计划整整招收7年儿童,并追踪儿童直至其15岁生日。

辛辛那提(Cincinnati)和墨西哥城(Mexico City)的每个站点计划以3年的年均360个速度招募约1,080名婴儿,并在项目持续期间对其进行跟进。Staat还希望找到更多资金来扩展后续研究。

一次一个

研究人员将定期从婴儿身上抽取血液和其他样本。他们使用最新开发的技术对样本中成千上万的单个细胞进行分选,从而对单个免疫系统细胞中的RNA进行测序,以追踪基因活性随时间变化以及对流感暴露的响应方式。这些技术使研究人员能够以迄今为止尚无法达到的深度剖析免疫细胞和免疫系统其他成分的全部组成。

科学家们将能够在过去的几年中反复分析从单个婴儿身上采集的样本,包括在最初的印迹事件发生之前和之后,以后的流感感染和康复期间以及在流感疫苗接种之前和之后。托马斯希望这项研究能够根据儿童的病史和接触类型,建立儿童免疫系统如何应对流感感染和疫苗的模型。米勒说:“这项工作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

这两个财团已开始进行谈判,以了解他们如何最好地合作。斯塔特说:“我希望将会有大量的合作和互补的专业知识,以改善双方的提议。”

自然569,464-465(2019)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