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盆腔淋巴囊肿(PL)多发生于妇科肿瘤盆腔淋巴清扫术后 2-7 d,主要是因为手术后回流的淋巴液连同组织液、创面渗液等聚积形成,而盆腔又是淋巴分布丰富部位,发生率为23%-63%,虽然有部分患者会自行吸收,但是仍有少数患者表现出局部疼痛、继发感染、下肢水肿等,影响术后放疗和化疗的开展,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传统多采用引流作为 PL 治疗方法,但因腹膜后淋巴管位置较深,疗效多不理想,并且引流管作为异物可能会干扰腹膜的修复和吸收功能。中医认为,PL主要病机是瘀血与湿热,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消癥散结、清利湿热为原则。西黄胶囊源于清代著名医学家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中的犀黄丸,主要成分为牛黄、麝香、乳香、没药,中国古代就有治疗疔疮、瘰疬和肿瘤的记载。本研究探究生大黄和西黄胶囊在PL患者中的效果。
研究对象、方法、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选取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2021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80例子宫颈癌根治术后湿热瘀结型 PL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P>0.05),每组40例。中西医诊断标准均明确,纳排标准明确。
对照组于术后第2天给予生大黄20g温开水100 mL冲泡,早晚温服,持续90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西黄胶囊,口服,4粒/次,2次/d,连续口服90d。
临床疗效 治疗90d后,复查盆腔彩超无异常,且临床症状消失则为治愈;若淋巴囊肿直径较前缩小≥1/2,则表示治疗有效;若有新增淋巴囊肿≥2 cm 或淋巴囊肿直径较前缩小<1/2 或较前增大,则表示治疗无效 。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疼痛情况 于治疗前、治疗30d后、治疗90d后,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评分范围0-10分,评分越高说明疼痛症状越严重。
中医证候积分 于治疗前、治疗30 d后、治疗90d后,评估症状包括“下腹部按压痛、外阴及下肢水肿、下腹包块、手脚麻木”,均按照“无、轻度、中度、中度”进行评分,按照“0、2、4、6”分,评分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
炎症因子水平 于治疗前、治疗30d后、治疗90d后,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
研究结果
西黄胶囊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
治疗 90 d 后,西黄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西黄胶囊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情况
治疗30、90 d后,西黄组与对照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西黄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西黄胶囊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治疗30、90 d 后,西黄组与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西黄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西黄胶囊能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30、90 d后,西黄组与对照组患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西黄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结果与讨论
中医认为,PL多而化热,形成下腹肿块、疼痛。可归属到中医“癜瘕”“积聚”“下焦病”范畴。PL是瘀血与湿热之邪互结,因此治疗应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消癥散结为主。西黄胶囊方中牛黄常用于治疗痈肿疔疮之症,苦凉,入心、肝经,清热解毒,开窍化痰,消肿止痛,为君药;在手术创伤后患者多经络受损,造成经络不通,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为臣药。麝香芳香开窍,既能活血通经,行血分之滞,又能散结消肿止痛,为佐药。全方科学配伍,具有解毒散结、消肿生肌、行气止痛等功效。而生大黄具有泻热通肠、逐瘀排毒、活血化瘀之效。二者合用可增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效。
本研究发现,联合治疗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明显减轻,并且能有效抑制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原因在于,与西药相比,中药不是单一针对一个靶点,而是通过调节多个靶点、多途径来治疗疾病。西黄胶囊内的有效成分包括槲皮素、β-谷甾醇、没药甾酮、柚皮素等。柚皮素是一种类黄酮,作为没药中的活性化合物可以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被代谢,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槲皮素具有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牛黄含胆固醇、胆酸等多种成分,能够下调肿瘤坏死因子 -α水平;麝香中含有大环类、吡啶类、甾体类、多肽等多种活性物质,通过抑制中性粒白细胞分泌,从而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进而发挥抗炎作用,乳香酸也具有抗肿瘤和抗炎作用,麝香与乳香配伍,能增加透药性及治疗效果,起到“相须”之用。
综上所述,西黄胶囊和生大黄口服在子宫颈癌根除术后 PL 患者中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能够缓解 PL 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参考文献】
纪贤芬;.西黄胶囊联合生大黄对子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4,(30):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