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肝细胞广泛坏死的基础之上,由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形成多种问题如结节、假小叶,以至于肝脏的正常结构和血供受到破坏。此疾病的高发群体为20~50岁的男性,其主要病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酒精中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肝硬化除了根据造成的原因不同可被分为多种类型,如病毒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等,也可以分为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中国肝硬化的年发病率为17/10万。
- 概念
肝硬化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再生和假小叶形成、肝脏纤维组织大量增生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特征性表现,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失代偿期可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
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在中医学中无“肝硬化”病名记载,根据临床表现,代偿期肝硬化多属于中医“癥积”“积聚”的范围;失代偿期出现腹水则属“鼓胀”“水鼓”范畴,其他尚涉及“黄疸”“水肿”“血证”“胁痛”等病证。
- 病因病机
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肝病均可以发展至肝硬化,其中在中国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
肝硬化病因大致可分为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长期胆汁淤积、药物或毒物、肝脏血液循环障碍、遗传和代谢性疾病、免疫紊乱、寄生虫感染等。
三、疾病症状
肝硬化的表现多种多样,不同阶段有相应的症状特征,目前临床上将肝硬化分为5个时期,包含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大类,分别有不同的表现。一般来说,肝硬化早期表现隐匿,不易察觉,晚期则常出现各种严重症状和相关的并发症表现,如循环障碍、脾脏肿大、腹水、黄疸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
早期症状:约10%~20%的早期(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无症状,或有乏力、食欲减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除上述症状外,患者多表现为原发肝病的相应症状,如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可能会有肝掌、蜘蛛痣等表现。
四、中医辨证
a)肝郁脾虚证
主症:①胁肋胀痛或窜痛;②胸闷善太息;③纳食减少;④神疲乏力;⑤舌质淡有齿痕,苔白。
次症:①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②便溏;③脘腹痞闷;④咽部有异物感;⑤乳房胀痛或结块;⑥脉弦。
b)湿热内蕴证
主症:①胁肋灼痛;②目肤黄染,色鲜明;③恶心或呕吐;④口干苦或口臭;⑤舌质红,苔黄腻。
次症:①脘闷,纳呆,腹胀;②小便黄赤;③大便秘结
或黏滞不畅;④脉弦滑或滑数。
c) 瘀血阻络证
主症:①胁肋刺痛,痛处不移;②腹壁可有青筋;③胁下积块;④舌质暗红,或有瘀斑;⑤唇色紫褐。
次症:①面色黧黑或晦暗;②头、项、胸腹见血痣赤缕;③脉弦细;④舌下静脉曲张。
d) 肝肾阴虚证
主症:①腰痛或腰酸腿软;②胁肋隐痛,劳累加重;③眼干涩;④五心烦热或低烧;⑤舌红少苔。
次症:①耳鸣、耳聋;②头晕、眼花;③大便干结;④小便短赤;⑤口干咽燥;⑥脉细或细数。
五、指南推荐强肝胶囊的应用
西医治疗原则:肝硬化诊断明确后,应尽早开始综合治疗。重视病因治疗,必要时抗炎抗肝纤维化,积极防治并发症,随访中应动态评估病情。若单纯药物疗效欠佳,可考虑联合胃镜、血液净化(人工肝)、介入治疗,符合指征者进行肝移植前准备。
中医治疗原则:根据肝硬化正虚邪恋,气虚血瘀的基本病机特点,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为基本法则。代偿期以疏肝健脾、清利湿热为主,失代偿期则多用益气养阴、滋补肝肾和健脾温阳为法。复合证型宜相应主方合并加减治疗。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常常贯彻始终。
湿热内蕴证治法:清热利湿,益气通瘀。
推荐中成药:(1)强肝胶囊。药物组成:茵陈、板蓝根、当归、白芍、丹参、郁金、黄芪、党参、泽泻、黄精、地黄、山药、山楂、六神曲、秦艽、甘草。具有清热利湿,补脾养血,益气解郁作用。口服,1次1.2g,1日3次。
【参考文献】2024年《肝硬化中医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