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恶性肿瘤细胞是人体内的“强盗”,它代谢活性非常高,掠夺性的摄取体内的营养,而葡萄糖是人体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恶性肿瘤摄取的葡萄糖远远高于其它正常组织。基于这一特性,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葡糖糖作为显像剂(即18F-FDG)注射到体内可使其在肿瘤等病变组织中浓聚,从而在图像中呈现出一个明亮的点,而这种浓聚点在PET-CT中用SUV中的较大值进行量化,是PET-CT在肿瘤诊断中常用的半定量指标,在评价疗效时的价值较大。
PET-CT在肿瘤方面的应用占其临床应用的90%以上,主要用于肿瘤分期、活性定位、疗效随访、诊断复发、肿瘤筛查、肿块定性。其实PET/CT是一项安全、无创的检查。受检者在检查过程中会受到一定量的辐射,所接受的辐射源有2种:一种是CT扫描时发射的X射线,另一种是PET显像时注射的放射性药物18F-FDG所发射的γ射线。
研究表明,患者接受一次PET/CT检查,其中PET扫描所需核素产生的辐射剂量约为4.6-6.2mSv,但是第三代PET/CT,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可下降到约3.8mSv,所用的CT比常规CT辐射剂量要低。
也有研究显示,受检者进行一次全身PET/CT检查的总有效辐射有效剂量相当于一次局部的常规CT扫描所产生的辐射剂量。所用放射性核素是一种超短半衰期的同位素,衰变很快,在几个小时内就完全从人体内消失。通过多喝水,加速药物排泄,也可适当降低患者接受核素的辐射总剂量。
但毕竟PET/CT检查有一定辐射剂量,使用时要也权衡利弊,不能将其视为纯粹的健康体检工具,应严格掌握PET/CT检查的适应症,采用正当化、优化的原则使用PET/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