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暨第八届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召开

近日,第十六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暨第八届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在石家庄举行。十余位两院院士以及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医学界同仁600余人齐聚现场,同时在全国28个省份设立3000多个视频分会场。本次会议线上线下共辐射超6万余名医学者同步收看,共享中医络病理论重大成果,共谋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之路。

开幕式上,河北省政府副省长徐建培在致辞中强调,络病理论走出了一条“理论、临床、科研、产业、教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道路,为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国际络病学大会以“传承、开放、创新、融合”为主题,开展深入的交流,共同深化提高,将为中医药学的理论创新提供新的视角、新的思路。

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长邓沛然在致辞中说,中医药络病学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近年来以吴以岭院士为代表的国内外专家共同努力下,在理论创新、临床重大疾病疗效提高、创新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研究”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充分展现了中医络病理论在国际难治性疾病防治方面的特色优势。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曹正逵在开幕式致辞中对络病理论取得的系列成果给予高度肯定。他说,络病学作为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典型代表之一,吴以岭院士团队历时十余年研究首次系统构建中医脉络学说,形成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新理论,并被评价为:“中医药学术研究的原创成果”,形成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为中医药学科传承作出了示范,有力地推进了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在大会院士论坛环节上,中国工程院吴以岭院士、中国工程院张运院士、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分别作题为《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CAPITAL研究所提出的科学问题》《中医药循证之路-从慢病到疫病》的专题报告,就络病理论原创取得丰硕成果以及络病理论指导多种难治性疾病防治的独特价值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

据了解,40余年来,中医络病学学科创立者吴以岭院士,始终致力于中医络病学术及临床研究,吸引了一大批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生物学专家学者,形成以中医为主体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通过发挥络病研究团队高层次人才专家优势,加强各级学会和国际学会建设,加强学科建设与络病学教学人才培养,深入开展络病学国际学术交流。

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出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养正消积胶囊、津力达颗粒、连花清咳片、八子补肾胶囊等创新专利中药十余个,其中7个列入国家医保目录,5个列入国家基药目录,覆盖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糖尿病、神经、泌尿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基于络病理论和现代科技优势,吴以岭院士带领的研发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973”、国家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三十余项,围绕络病理论开展了大量研究,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医络病诊疗方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高端专家论坛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何建行教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贾振华教授分别做重要学术报告,分享了通络中药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等重大疾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