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能用于筛查早期肺癌吗?PET-CT有局限性吗?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肺癌从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转移直至导致患者的死亡,这一自然的病情进展过程一般需要20年~3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采取有效的筛查和诊断手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必定能够大大降低肺癌的病死率。

现在市面上有一种价格高昂的检查手段叫PET-CT,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多疑问,这个看似高级的手段能用于筛查吗?在治疗过程中有必要做吗?会不会对人体有辐射?如果做的话需要注意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解答一下。

PET-CT能用于筛查早期肺癌吗?

目前被推荐的肺癌筛查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低剂量螺旋CT。全美地区肺癌筛查研究(NLST)表明,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每年一次,连续三年的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以使肺癌病死率降低20%。

而PET-CT的主要价值,是用于已经得癌症的患者。尤其在对肿瘤的分期、转移、复发和疗效的判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用于普通人群筛查,不太靠谱。原因很多,包括检测费用昂贵、检测早期癌症准确性差,甚至PET-CT的放射性对身体还有一定的潜在伤害。

PET是通过放射性显像剂,探测其在活体内的生物化学变化和代谢变化过程,实现对疾病探测的目的,目前常用的PET显像剂是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与肺良性病变组织相比,肺癌组织经PET-CT检查的18F-FDG摄取值明显比较高。

虽然PET-CT并不适用早期肺癌的筛查,但是对于评估肺癌的分期,转移,治疗疗效等方面,PET-CT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PET-CT的局限性是什么?

虽然PET-CT在肺癌诊断、分期以及疗效评价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是由于示踪剂脱氧葡萄糖(FDG)的代谢特点,有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诊断。不过近年来,新型示踪剂胸腺嘧啶脱氧核糖(FLT)极大地提高了肺癌诊断的准确率。

另外,PET-CT检查在肺内磨玻璃结节检查方面尚且没有明显优势。磨玻璃样改变是支气管肺泡癌的典型表现,对于早期原位支气管肺泡癌,并不存在周围组织侵犯,而且能保持完整的肺泡结构。对于此类病灶,因肺癌细胞增殖速度慢,对FDG摄取少,PET-CT往往显示不清。有文献报道,对于采用PET-CT检测的肺癌,支气管肺泡癌较其他类型肺癌,FDG摄取值明显偏低,假阴性高达60%左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